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直面智能家居行业“落地难”问题!

yanfei 2020-12-03 17:42

国家政策的支持,互联网的大众普及,传统家居企业的产品升级,这些都为智能家居市场打好了完备的基础。然而真正能够被推广使用的智能家居产品还未经受市场考验,利弊各占一半,入行需谨慎。


QQ截图20201203175547.png


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

在我国,智能家居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自上个世纪末起,智能家居第一次出现在了中国大地上。当时,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处在萌芽阶段,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民众,都对这个全新的概念缺乏认知。进入新世纪,在若干个相对发达的城市,逐渐出现了我国第一批智能家居的生产企业。

2005年后,由于智能家居生产企业不断增多,恶性竞争、虚假宣传时有发生,加上民众对新概念认知度不足,给智能家居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2011年后,随着生产企业自身的反省,行业不断完善,智能家居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随着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概念进一步普及,我国智能家居行业将在未来出现爆发期。

就在智能家居行业迎来爆发期的“前夜”,不少业内人士也注意到,智能家居长期以来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并且尚未得到有效解决。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使智能家居走出落地难的困局,将会是接下来行业发展函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前景丰满现实骨感

智能家居在未来的市场预期充满利好,然而,行业内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智能家居真正“落地”。这些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标准欠缺产品“智能”不足

由于目前智能家居行业内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企业在产品设计、研发、制造等多个环节一定时期内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状况。智能家居是创新产品,更是科技产品。如果民众在选购智能家居产品时看不到科技含量,实际使用时与传统家居产品的使用体验相比,其智能层面的功能处在可有可无的“鸡肋”状态,导致这些所谓的智能家居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例如某款家庭电路智能控制系统,通过其控制平台可以选择“居家模式”或“离家模式”,通过切换两种模式可以控制整个房屋照明系统的供电。然而,该功能在使用上的必要性并不充足,如果是以省电、安全为目的,那么离家模式应切断的电源就不仅需要包括照明系统,也应包括一些未使用的电源、插座、不常用的家用电器等等。而目前的“离家模式”,其实仅仅是能够控制整个房屋的一个“关灯”按钮。这样的智能家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智能程度仍有待提升。

产品价格偏高用户体验欠佳

鉴于智能家居行业仍处于发展提升的阶段,较高的生产成本使产品价格明显高于传统家居产品。同时,智能家居产品范围广、种类多但科技水平较为不足的情况,令消费者在真正使用时非但没有感受到智能,反而觉得更加麻烦。这种麻烦不单存在于使用阶段,一套相对完备的智能家居产品在前期的安装阶段可能相对复杂,需要花费的不仅是人力,也包括一定的时间投入。

在安装完成后,用户在实际操作、使用前需要对智能家居产品有比较充足的了解。由于是新兴产品,具体的操作方式需要一定时间适应熟练。然而一些消费者发现,部分智能家居产品不仅操作复杂,而且存在质量、科技水平不足导致的故障问题。智能家居相对较高的科技含量,使售后服务必须由具备技术水平的人员进行。价格高、操作难、售后跟不上这些问题,使不少对智能家居颇有兴趣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认知程度欠缺安全隐患尚存

智能家居产品在我国从诞生到今天,只有二十多年的发展时间,消费者对这个新概念的认知程度仍处在相对原始的阶段。据一些媒体2016年下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家中目前没有任何智能家居产品的城市居民占到近六成,四成以上的城市居民对智能家居“基本不了解”。

消费者对智能家居抱有怀疑、谨慎的心态,一定程度上正是由缺乏了解,认知度低造成的。不少居民对智能家居的了解仅仅来源于欧美电影中,而有些居民认为智能家居就是“高大上”、“豪华奢侈”的。同时,部分民众认为,智能家居产品由于科技含量高,实际操作使用一定很复杂,很难学,而且安装过程一定很困难。这样的一系列认知误区,加上不少消费者相对传统的从众心理,使智能家居的销路长期难以拓宽,在市场中所占比重也比较低。

此外,部分消费者一时难以接受智能家居,原因也在于对产品的安全问题持担忧态度。一些高科技智能家居产品,如今已经可以实现用一部手机控制整个房屋的水电、燃气、警报装置、门窗锁等多个部分。在看似便捷的同时,产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如果用手机就能开门,那么当手机丢失,信息泄露,或出现系统故障、失灵等特殊情况时,自己家里是否有可能自动“门户大开”?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目前国内的一些智能家居生产企业恐怕很难百分之百地保证自己的产品毫无安全隐患。

迎难而上走出困局

消费者对智能家居产品的认知是长期以来主观形成的,企业一方无法改变消费者,但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逐步转变消费者的认知,从而在接下来若干年内稳步提升智能家居的市场占比,让智能家居产品真正“落地”。

化竞争为合作

智能家居产品涉及的范围包括灯光控制、安防系统、可燃气体检测、网络、电话、音频视频系统、门禁系统、智能窗帘控制等多个方面。这样的情况导致了企业数量众多,竞争压力较大的局面。分头安装不同企业生产的五花八门的智能家居产品,对消费者而言不仅是安装环节的麻烦,而且使用也会更加复杂。

倘若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之间能够形成广泛的合作,将各自的产品组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智能家居系统,将不仅使企业更具竞争力、产品更具吸引力,而且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信任。可以想象,当消费者购买一套智能家居系统,就能实现对多种家居用品的智能化使用和控制时,产品的科技性、智能性和使用便捷程度都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化竞争为合作的生产运营模式,虽然在理念上有很大提升,但实践起来并非易事。首先企业间要以“化敌为友”的心态,加强沟通,让更多生产不同智能家居产品的企业参与进来,使最终生产出的产品功能更加齐全,使用更加简便;其次要敢于“取舍”,不同企业的产品在功能方面可能存在重合,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需要企业间相互协调,使生产出的产品在功能方面能够既齐全完备又一目了然;此外,不同企业间的合作应向着同一个目标迈进,同时每个企业都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完善产品质量提升科技水平

针对上一阶段消费者反映出的质量问题,智能家居生产企业要及时认识到不足,进而勇于对产品质量进行完善。为此,企业要在积极自查的同时,收集用户使用反馈,了解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评价体系,便捷、高效地处理用户反映的问题,对出现的故障情况及时进行维修等相关服务,从而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

鉴于消费者发现产品功能“鸡肋”的问题,企业方面需要正视自己的产品,对不够“智能”的家居产品进行升级或舍弃。专家预测,未来智能家居所占的比重将逐渐提高,大力进行科研、创新工作,使产品功能从“鸡肋”向“必要”转变,再从“必要”向“重要”转变,这将成为企业产品永葆青春的最佳途径。

找准市场需求明确发展方向

我国家居市场庞大,不同的消费群体代表着不同的消费需求,这些需求正是企业进行生产运营的“风向标”。智能家居是市场中的新概念、新产品,要想取得成功,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就更需要紧随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不断变化的消费动向。

因此,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推广和销售等环节,应对市场需求有敏锐的观察力。例如,对接受能力较弱的中老年消费群体,进行推广、销售时应从操作简便、容易上手的产品入手。同时,在前期环节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研发和生产。

最后,随着智能家居逐步走进人民生活,政府方面也应有所作为。在标准制定方面,与领域内的专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联手,逐步制定并完善智能家居行业的统一标准;同时,由于智能家居产品的生产、科研成本较高,政府应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政策扶持,并引导企业向发达国家的同行学习,让国产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能具备充足的竞争力。

总体而言,智能家居行业要解决“落地难”的问题,难度是客观存在的,但转变势在必行。在关乎行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方面对现下出现的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唯有迎难而上才能真正走出困局。

1.明智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明智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明智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或将追究责任。